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

Leica MP

58950032.JPG
Leica水平視角盲拍

a man
景深因為太暗,無法再淺!好可惡。


自從接收老爸的Pentax,我開始對於拍照產生了興趣。十幾歲的那時候的拍照不外乎是對事物的記錄,從來也沒有想過攝影的議題。就這樣開心的按著快門,拍著一些無所謂的照片。很多的照片在今天看起來,還真不知道要表達什麼!雖然20年後,拍照的想法與拍的照片也沒有什麼精進就是。
不過因為一些原因,這些在我擁有一台RangeFinder的相機後有了一些不一樣。

從底片時代玩到數位相機,大多數的時間,我使用的多數是定焦機鏡。而這件事反應也導致了幾件事;
一是出自於早年拍照,很多時候在於享受按壓快門的快感,構圖的概念多數存在於拍攝物的取材,不太在意裁切畫面的關係,變焦動作的操作反而常常被忽視,而且定焦鏡有著比較大的光圈,對於底片的拍攝相對有利。總之那時候,畫面多一點、少一點並沒有這麼在乎。
一是現在,即便拿到變焦相機,還會忘記使用這項功能。
還有因為所謂的SLR(單眼反光相機),使用習慣變得十分依賴觀景窗,透過觀景窗去尋找拍攝對象的習慣,在那個時候變養成。而且重來也不覺有何不妥之處。


然後有一個機會、或說一個念頭


“我想要玩Leica。”
這個想要的代價,還真的不小。前後一機一鏡,竟是我全部Pentax設備的花費的兩倍以上的代價。



my camera
My Leica,Leica MP



X X X


我考慮的是M機,玩萊卡我不認為R是好的進入途徑。
所謂一般論的認知,Leica就是M不是SLR系統的R。
在做功課的時候,機械的萊卡與全數位的萊卡是主要的考慮對象:所以清單會變成M6、M6 TTL、MP、M8(當時還沒有M8.2)。
半自動相機M7就被這個條件排除在外。

如果考慮的是所謂的“經典“Leica,機械式布簾快門與手動快門,不用電池就能作動,那就是MP了。M8對我的問題一是過小的CCD與垂直金屬快門,與乾扁的快門聲。再來是主要的就是爽度了,數位機還是差底片機一節。
還有就是數位的M8是第一代的Leica數位M,我還沒決定當白老鼠,他的成像也不如預期,甚至比起GRD的感覺更“沒有“。



bowling

Omotesando Hills Parking area



X X X



在網路與實體店家的部份做了功課,也花了時間研究M鏡。
兩個月後便入手MP 0.72x與35mm F2 Summicron,一機一鏡的組合。根據我自己的攝影經驗,原先先鎖定35mm與75mm兩個焦段,這也許跟我以往所長期擁有使用的PENTAX limited 77mm與31mm的兩個鏡頭有關。其實我喜歡77mm或說75mm多一點,但是多數的時間,他會有也自身限制出現,尤其多在城市活動的我,無法捕捉全景景象,不能拍出合照,有點小困擾。話說與被攝像保持一點距離會讓被攝對象與我自在舒服點,不過就這樣這個中焦段鏡頭會讓取材的限制多一點。其實二手35mm F2 Summicron也便一宜點,所以就先入手選擇35m。

接下來就是幾個月朝夕相處跟她建立默契吧!

仗著有大光圈,無論是以往的PENTAX與現在的Leica,我時常以光圈全開狀態拍照。在SLR的時代,從觀景窗看出去,景深效果鏡頭成像都可以以肉眼看到八九分,需要意測的空間並不大,看到的就是拍下來的結果,這就是SLR的最大精神吧!但在RF上觀景窗,看到的東西,完全就是參考用,不只是取景範圍的偏差,沒有景深預視,拍出來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來說是完全無法預料,考慮到躍光的可能,底片的變數,最後結果一定要到沖片才會知道,好不刺激。
只是其實有辦法可以掌握更多的,而且花了這麼多的代價,卻因此減少了自己駕馭相機的能力,是很奇怪的一件事。或許這是在一次重新學習攝影的機會,對於測光,景深的判斷與取景的直覺性,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。

因為工具的不同,Leica的鏡頭上都有設計清楚標示景深尺,在M機天生沒有自動對焦的情況下,泛焦的拍照方式會常常用到,不需要連續對焦動作便可以進行拍照的動作。在控制的景深範圍,不對焦就可以拿起相機抓拍,所以對於對向物與自身的距離判斷也並成了操控Leica M課題。
這樣的想法下,當然抓拍時心中最好有一個屬於相機機身上鏡頭焦段的取景框,讓攝影的動作不須藉由相機的觀景窗預演,而可以預先直接完成取景,拍造的動作只是捕捉。減少拍下照片lag的時間。
全手動相機的好處就是全手動相機的壞處。除了對焦取景,還有測光曝光量;因為不是數位相機無法立刻預覽,所以拍攝效果,真的得有更多的掌握。對於測光的了解,與現場判斷,讓拍照多了很多樂趣。

連動相機,跟單眼反光相機真的有很不一樣的思惟。不論是Leica或是其他CONTAX G2、BEZZA R3A、KONICA HEXAR,有機會真的值得玩一下!



mark
the 8th FRiDERDAY



X X X



萊卡M是誰?

萊卡M的第一代機是1954的M3。
Leica為了M型相機做了一些設計,也發展出幾個新的概念!
一是,萊卡M相機將20世紀初就已經沿用已久的35mm電影膠片裝入一個無光密封的桶狀片夾中,讓以往攝影的動做有了重大改變。當時大多數的相機還需要在的腳架上操作,而且上底片的動作必須在一個無光環境暗或是一個袋中進行,每張照片都在一連串複雜的裝置後才能拍。而投入式概念的底片夾的開發,解決了不少不方便的問題,底片的安裝與保存得以變得簡單容易。這個就是在這個世紀數位攝影革命錢大家熟知的135底片規格,差別的是當時安裝的是一秒鐘的電影影格,24張,而不是現在多數的36張底片。
而M的這項相機設計把攝影帶入另一個世界。方便安裝的底片系統,讓攝影可以在光線充足的戶外進行,不一樣的攝影內容與以往多數因為器材限制的沙龍式的攝影,變成活動的影像捕捉工具。這讓當時的人們得到不同以往的影像經驗,讓更多的觀眾有機會看到第一場所的影像。街頭攝影,有了新的界定。
再者是鏡頭卡口的設計,比起其前身L機上的螺牙方便不少。M卡口,鍘刀式的設計簡化以往螺牙系統更換鏡頭的不便,更避免螺牙對鎖的磨耗,這也是現行SLR與DSLR鏡頭更換系統沿用的一個概念。方便的卡口系統讓定焦鏡頭當道的當時,Leica可以提供攝影師相當便利的方式更換鏡頭。
鏡後快門的採用,減小鏡頭設計,也不用擔心底片在更換鏡頭時曝了光。
M機的種種設計,把攝影帶到另一個場域無論是現實與運用上。任何地方,任何人都能間單上手;而且安靜的垂直布簾式快門,甚至被允許進入音樂廳中在表演中使用。

只是現在他高昂的末端售價,好像剛當初設計的原意有所背離。

2 則留言:

  1. 這一篇的照片很棒啊~MP...是夢想耶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!我也存了很久阿。
    Leica M不是只有盛名,真的很好玩!找台M6不花多少錢的。
    只是純種Leica鏡頭很貴,是真的!

    回覆刪除